先聽聽AI怎麼看



館長直播喊「斬首總統」案件最新進展與司法處理
知名網紅陳之漢(館長)於2025年10月5日晚間,在網路直播中突發激烈言論:「斬首總統」等,引發社會熱議及多起民眾檢舉。刑事警察局接報後立即展開蒐證行動,並於10月15日下午約談陳之漢到案說明。館長堅稱他並無恐嚇意圖,僅是在回應網友提問,非蓄意煽動暴力。經訊問後,刑事局認定這些言論涉及恐嚇危害安全及煽惑他人犯罪,案卷已移送新北地檢署複訊。新北檢方依刑法第153條和第305條認定,諭令館長以新台幣15萬元交保候傳,並未羈押。
現場偵查與法律定位:煽惑與恐嚇罪之適用
警方接獲多起檢舉後,徹底調查包括調取直播影片、網路留言及觀眾反饋資料。檢方指出,館長在直播時使用了「把賴清德狗頭斬下」、「斬首總統」等字眼,涉嫌透過網路平台煽惑他人犯案,並對國家元首發出恐嚇言論,符合刑法中恐嚇危害安全罪及煽惑犯罪罪的構成要件。同時,法律專家強調,雖然言論自由受憲法保障,但不得逾越危害國家安全與公共秩序的界線,特別是在國家元首安全方面。此案依法循司法程序處理,強調法治尊嚴與正義不容挑戰。
總統府強調元首安全不容挑戰 依法嚴懲暴力言論
事件引發總統府高度重視,發言人郭雅慧表明,台灣是言論自由及民主社會,但言論自由並非無限。對於涉及國家元首及安全威脅的言論,政府必將依法嚴懲。總統賴清德於公開場合呼籲社會團結向前,反對仇恨與暴力語言,強調對元首的安全維護不能被挑戰。行政院長卓榮泰也表明,政府會全力執法,保障國家穩定與領導人安全,反映政府在面對網路言論快速傳播時,需兼顧言論自由及社會安全的高度警覺。
社會反應兩極化 聚焦言論自由與公共安全平衡
此案公開後,社會輿論分成兩派。部分支持者認為館長主張言論自由,批評司法處理速度過快且有政治操縱的嫌疑,呼籲尊重個人表達權。反對者則強調,暴力言論嚴重危害社會秩序與國家安全,支持依法嚴正處理。專家學者分析指出,公眾人物言論具高度影響力,應自律謹慎,避免破壞民主秩序。傳播學者則認為此現象映照出網紅政治與暴力修辭已成常態的趨勢。
國際視角與未來政策反思:言論自由的新挑戰
類似公眾人物激烈言論造成社會反彈的案例,在全球民主國家頻繁出現。當網路直播成為溝通主流,如何保障言論自由同時防止暴力煽動,成為普遍課題。台灣司法的積極介入與依法辦理,展示法治體系對新興網路言論治理的應對能力。未來政府或將強化對網路平台的監管與內容審核,推動公民網路素養教育,有效降低仇恨言論擴散的風險。法院最終判決亦將成為台灣言論自由法理探索的重要參考,持續引發廣泛社會討論。
警方與檢方持續偵辦 並呼籲網路言論理性表達
新北地檢署表示,將嚴格依司法程序,繼續偵辦此案細節,確保過程公開透明與依法裁量。刑事局則呼籲網友和公眾於網路發言時保持理性與自律,避免激化仇恨言詞或觸犯刑責,維護社會公共安全與和諧。此案同時引起社會對直播平台及社群媒體內容審查機制的重視,業者須建立完善管理規範,敦促網路環境更健康、負責。
▲ 台積電2奈米技術洩密引發國安警示,彰顯台灣科技安全與言論管理的多重挑戰。
整體而言,本案不只是單純的法律事件,更反映出台灣社會在言論自由與公共安全間的微妙平衡。隨著網紅與直播平台的影響力日漸增強,相關法律、政策及社會共識仍需持續調整與深化,以確保民主自由能持續健康發展。建議可參考2025年國際金價首破4,000美元,半年內漲逾1,000美元和美智庫警告中國壟斷成熟製程晶片市場恐威脅美國國安等文章,以取得更多相關資訊。